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五明展顯第十六大類-學術論文-藝  程

 

學習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

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

簡 介

三世多杰羌佛雲高益西諾布頂聖如來學術論文頗多,但由於很多都屬於佛教之哲理,易與佛法專題相似,故我們將三世多杰羌佛剖析佛法道理的文論開示歸入『百千萬劫難遭遇無上甚深佛法類』的法音中,此處只選取以藝術修養、心理發 展、道德提升等為主題的部分論文,以資大家學習、受用。

 

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 五明展顯第十六大類-學術論文-藝  程


      呼行藝道,途何就之,眾歷藝程當悟爾。世法亦方圓之歸,異凹凸之旁門。弗就根源,握毫揮章者眾,故徒勞膚心,終入盲士者凡, 由取藝不內故。持精微之技,望日越十度寒秋,正謂取法於上乃達中 乎之道耳。故師表之才則瞥高下。擇道之行在於緣起。同君一夜勝讀十年,亦復如是也。歸則易數,與之定事,大有雅風皆為淵學。學則眾師,各遵其道,弗以旁聞之舉參疑師論。依師當慎,定師必忠。凡盲師無才者,狂簡斐然成章,自命不凡,謂人堪高而良奇謗焉。實則尚無問世篇章,世未允諾,反之則自號為家,此膚識矣,學不可履 耳。良師持德,虛懷若谷,舉世名望始鞭擊器揮,歸叟不倦,終概世所譽,方堪大家。依上入格,行一道之良教,施之於堅,待薈諸長乃 途程法矣。

      為學者先參藝派,識之於格,格高境大,氣韻生動故。中畫者一 樹多枝,諸家皆藏妙趣,法涉多門,格歸四道。《名畫錄》記:“畫之逸格,最難其侍。拙規矩於方圓,鄙精研於彩繪。筆簡形具,得之自然,莫可楷模,出乎意表,故目之曰:逸格耳”。又載:“大凡畫藝,應物像形,其天機迥高,思與神合,創意立體,妙合化權。非謂開廚已走,撥壁而飛,故目之曰:神格耳。其三論定,畫之於人,各有本情。筆精墨妙,不知所然。若投刃於解牛,類運斤於斫鼻,自心付手,曲盡玄微,故目之曰:妙格耳。畫有性周動植,學俟天功。乃 至結岳融川,潛鱗翔羽,形像生動者,故目之曰:能格耳。”四格之妙各在師法,故爾弗謗偏解。宮室民間各具長焉。唯雕蟲斗方,傳聞圖解,世人有謂之者,不堪大家之流,亦含乎於入家之道,取精去粕 受學之為。非為巨家之道矣。

      入藝之途,當重文書,詩詞歌賦深研益學,久之始悟藝共同源。 故昌碩受藝中晚,一舉大師,垂名芳世,自非才高識妙,焉能談奇理 之哉!輝世精作,怪當今居之世幾可懸堂品論,皆因文才之功故。藝門建宗之原,獨非藝也,文詩皆藝棟,覽遊皆藝梁,雙基弗築,縱玉瓦金檐,何決樓閣之成乎,幻談一焉耳。古往今來展觀史論,大師之流,無一者弗為德出,弗為文出矣,弗為苦出也。古云:“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膚,困乏其身,行拂 亂其所為,所以動心忍性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藝成之道一復由然,無旁其之途。成者在身歷耳。人云:滴水入舌味百何窮,拜君可識質 乎?客云:非也,皆耳聞幻觀如是。點滴之因親當受之於意,方出己有。畫論云:“萬里奇觀,萬卷深閱,行外師奪造化,其德生矣,其功見矣,其品高矣,其卷秀矣,故終成大器之源耳。”何以故?由親歷而量人,愛人也德,然由成,經實苦習見聞淵廣,實識之才藝出入心體,基堪“末那”乃苦習數載之養哉。故優在時夫鵬志之奪。初入臨瞥而不可盲程,定本而取法於上。

      今古多玩童胡嘮,觀高士之妙墨,氣韻生動,華滋入麗,自狂抄之,持具揮灑,言稱潑伉,良為吾獨也,此舉笑焉,智者弗習。見其步路者爬行而得,造樓者依基而升,擊技者必先乏其筋骨皮膚之排術,非以何決武壇高士。正謂《道子》鬥:“華其外而碎其內,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,按寸不及尺,握手不及腳故也。” 

      從藝當深諸學之就。行廣聞亦恐歧誤,取道者層樓步登,基深內養,始行萬里,感諸境入性,吸萬物靈媚於合筆內情之間,可得藝也。 

      法家羲之書者堪鵝劍之風,得養鵝與公孫之舞。常鵝群細及, 動、靜、站、臥、行游於晨戌之時,忘食於歸餐之頓。觀公孫舞劍, 變之於速,伉麗於形。張懷瓘說:“羲之精研體勢,無所不工。”鵝體點橫真鉤具也,鉤而化挑,其頸一曲及生弧意耳。肢粗且力,嘴順撇,逆視捺之。發步凌空,升之飄逸,降則渾矣,轉遠展羽開合遊龍之變乎。正謂前人曰:行收筆用運腕之道耳。學觀物法,取之於神, 非為形也,著形且弗鵝書哉。習者不悟多之歧途。元法家趙氏孟頫臨羲之《蘭亭序》後跋云:世人但學蘭亭面,欲換凡骨無金丹,世人誤 道,得表未裏之故。覽境取之者在神形變藝,萬法如是,表裏虛實才 明亞聖。故感物遊歷,焉可乏之。

      萬法終形,歸云師導,依規法矩皆得方圓,弗依師何立大器耳! 造藝之程浪擊橫生,奇單悟異,則中高下,有志者弗從坎坷為難,高山仰之,景行行止,須然不至,心想往之。故而絕頂之觀,眾山小焉。求藝者百矣,取之者一難,無志誤道之故也。無雄者數途畏難,而方震裂,出差鳴呼,行其所錯,乃百年之壽命告窮歸天,而未獻優群生,卒之眾人也,實附於人兮,為藝者當造就於績,而優者於險遠也。安石 《遊褒禪山記》云:“夫夷以近,則遊者眾;險以遠,則至者少,而世 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,常在於險遠也,而人之所至焉,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。”又云:“有志矣不隨以止也,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,其藝亦然嵌基之實,壯心雄潑,故中庸者安得提婆之才!”

 
出處:
H.H.Dorje Chang Buddha III-A TREASURY OF TRUE BUDDHA-DHARMA
 
南無 第三世多杰羌佛
 
 
 
arrow
arrow

    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