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第三世多杰羌佛說—世法哲言 (3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四)

 

學習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正法

 

   

 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七)

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七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七)

夸己讚長乃己之短,夸詞之出眾或反之,不予喜之,弗為助之。

 

凡是誇讚自己如何對如何好、如何了不起的人,實際上這類人已經有很大的錯處了,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落入錯境並且知道也不承認,因為他說他自己什麼都好,自己什麼都行,他怎麼會承認他自已有錯誤和缺點呢?但為什麼這種人處於嚴重錯誤之中呢?因為他誇讚自己,喜歡炫耀自己的長處而不說自己的短處,眾人聽了以後,就會反感他,就會不喜歡他,就會覺得他驕傲自大、不可接觸,也就不會幫助他,所以說對他是沒有好處的。由於自己的誇詞而造成對自己的不利,這正是他的錯處。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六)

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六)

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六)

大德之成,微德累至,公路之長點面沙石之匯,如欲成德弗忽小品之行。

凡是有大學問的人、道德高尚的人,他並不是一下子就成為大學問家、大道德家的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,從細微末節做起,點點滴滴的累積起來,才成為了有淵博學識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善知識的。正如公路雖然又寬又長,實際上它是由很小的沙粒和石頭匯聚在一起,逐步逐步累起來的。我們人也一樣,要成為大德,絕不能忽視小品、小節的善益行為,枝節上都得注意,包括言語行為、心地、微妙的意識上都得注意修養自己的道德品質,最後才能成真正的大德。

 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五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五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五)

 

得之于福皆由苦換,成之業績必當奮取,奮之入苦,苦之出福,苦兮由福兮,了了如是耳。

 

凡是一切幸福的得來,都是由辛勤艱苦的勞動換來的,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。凡是要成就自己的事業,必須應當勤奮地去爭取,要勤奮爭取,自然就有勞累和辛苦,甚至予有打擊和痛苦,但只耍你不退步,繼續前進,繼續向自己奮鬥的方向克服一切困難去爭取,雖然苦了,最後取得的目的、出的成果畢竟是幸福,因此古人有一句話,叫苦兮由福兮,苦過以後自然會出福,了了如是耳,就是說,分分明明,沒有因果之錯謬,必須經過自己辛苦的勤勞,最後才能換來幸福。這是絕不可能有半點捷路可走的,所以稱為了了如是耳。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四)

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四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十四)

知其所錯而弗正之是為大過,持錯隨行,故弗願棄之弊,由是步之不前,故首必于改錯之道則然步進。

 

凡是知道自己的錯誤而不改正的人,這種人已經犯了一個大錯誤,因為知錯而不改,本身就是一種錯上加錯的行為,這就叫做持錯隨行,不願意把自己的錯誤、缺點、毛病棄掉、拋之,所以說這種人的行為其本質就是錯誤的,因此得來的果是不能進步,無論從物質或精神方面,他都是滯步不前的,如果要取得成就,必須首先要去掉自己的錯誤,所以說,果是不能進步,無論從物質或精神方面,他都是滯步不前的,如果要取得成就,必須首先要去掉自己的錯誤,所以說,知道錯以後,首必於改錯之道,則然進步,也就是說,知錯而改,然後總結經驗,才能是進步的一種具體的表現。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八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Bamboo and water lily reflected in a serenity pool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八)

 

雄才之料必當內充其實也,華其外而碎其內弗可大器而登堂,心空之竹終非棟樑之材。

凡是具有雄才大略、才華橫溢而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,必須既具有充實的內心世界,深厚的道德修養,又必須具有淵博的學識。有的人,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學問,夸夸其談,頭頭是道,但內心空虛,靈魂蒼白,這樣的人是絕不能成為氣候的,外表好看而內境劣昧的人終究不能登堂入室,成就大業。正如像空心的竹子,外表高升青奇,其實皮薄心空,就不能作棟樑之材,因為它會遇浪即折,遇力即碎,又怎麼能拿去作中流砥柱呢?

 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七)

 

立之于福應憶于難,取之勝者莫忘兵家常事,暴雨之下方憶其傘者必水淋其身也。

一個人處於幸福之中,事事稱心如意的時侯,不應該忘記考慮遇到困難時的處境,並同時想到出現困難時應如何去解決。為什麼要這樣呢?因為人的禍福,隨時隨地都在不斷地轉變,沒有常規可言,你現在看起來一帆風順,處處都很順意,但說不定會在某一天,由於某個環節上的微小失誤,或某一方面的細小因緣,或別人對你的誤解,就會給你帶來極大的困難,甚至陡然之間使你身陷絕境。正如兵法所云,取之勝者莫忘兵家常事,這就是說,得到勝利的時候,千萬不要忘了勝敗及兵家常事,今天勝,也許明天就會敗。在曰常生活中也一樣,沒有下雨的時候,就要先看好天色,注意到即將來臨的暴雨,提前準備好傘,否則,等暴雨來臨時再想到拿傘就已經太晚了,那個時候,你只能全身淋濕。所以,任何事都應未雨綢繆,才能穩操勝券。

 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六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六)

高樓之建首在築基,依次而上,空中樓閣于世弗成,事業之就亦復如是,足踏其實,步無虛發,真知之具由然實鑒,具實者于高難而不畏其困,故攀之于高而在于實。

 

修房建屋,無論是普通的亭台樓閣,還是聳入雲天的摩天大樓,都必須打牢基礎,有了基礎才能依次而上,如果沒有基礎,是談不上修築高樓的。有一種說法,叫做空中樓閣,實際上空中樓閣是不成立的,它是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不踏實而猶如空中的樓閣一樣子虛了烏有、不實在。因為半空中不可能修建樓閣,任何一石一木都必由地而起,從基礎修建上去。同樣,我們在世間上所做的一切事業,就正如修建高樓一樣,首先要打好基礎,掌握真才實學,具備真實本領,蓄積能量,最後才能進入實踐。並且,在具備可以運用予實踐的知識和力量以後,還要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,千萬不要被中途一點障礙和挫折所嚇倒,這些障礙和挫折是必然出現的,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,只有克服重重困難,最後才能取得成就。所以,攀之於高而於實,基礎牢靠,一步一個腳印,實實在在地登上去,才會達到事業的頂峰。

 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五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五)

學道之識依師導故,為人師表德識照或,學者奮修諸識而積其品,終可至學于淵,是為人道之學道也。

 

在學習的道路上,所獲得的知識的多與少、深或淺、正與誤,都是和老師的教育密切相關的,都是由於老師所指導的作用而形成的。作為一個當老師的人,是為人師表,隨時隨地都要做出表率,因此必須加強自己的修養,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淵博的知識,以作為學生的楷模。學生又必須勤奮、努力地學習,在掌握一切知識的基礎上,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,只有這樣,才能具有淵博的學問,才能達到高深、無華的境界。這就是為人之道裡面的不可更變的學道精華、真諦之義。

 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四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四)

 

社會所含能力,勿輕言吾所具也,社會乃多元化匯溶是也,能力似無量微塵之居其一耳,就或之能力由為單一,縱展群技各具其長,而居多于不敵他能之富,投之社會微不可言耳,故稱已能乃驕恥徒耳。

 

一談到社會的能力,有很多人往往就說他在社會上很有能力,當然,不能否認人人都有自己的能力,但是要談社會能力二字,統攝社會,這就是一種錯誤的說法,切不可輕易地稱自己於社會有能力。社會是由許多方方面面融匯而成的,它包括農、副、工、商、科研、軍事等等各行各業,乃至於含攝自然科學、人文科學。即使僅在科技一方面,又是千變萬化,各具其長,你能懂這樣,卻不懂那樣,能懂那樣,又不懂這樣,所以說一個人在社會當中是微不足道的,連大海中的一滴水都不如。一個人的能力,最多只占得社會的微不足道的一微塵因子、極微小的一部份,就好如一粒灰塵那樣。我們展眼一看整個社會,可以說是各具其長,醫生有醫生的長處,軍人有軍人方面的長處,農業科學家有農業科研方面的長處,即使就藝術家的長處來說又各有不同,音樂家會作曲,歌唱家會唱歌,繪畫家會書畫,等等。如果說各人的長處就是各人的能力,那麼,他單一的能力就不能概括於統攝社會的能力。我們若再仔細觀察,自己的能力往往不敵其他眾人的能力,其他很多人的能力都比我們的強,那麼我們把自己微不足道的能力投之於社會,說老實話,實在是非常非常小的,因此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,還要自稱自己有能力的話,那就只能像古人所說的,是一個驕恥徒。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三)

 

愛恨和合而生,汝愛之彼必見之、聞之、憶之,三者必居其一也,弗具一之因,其念無存,焉具其愛,恨緣亦復如是。

 

愛與恨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有緣有故的條件下才會產生,天地之間,人世之道,萬物之情,都是如此,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,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。比如,如果我們沒有聽到過的,或者沒有見到過的,或者沒有意識到過的某人或某事,這三種因素或緣由,一者都不具備,那麼就不可能知道此人,也就不可能有這個人的概念;或者就不可能知道這件事或者物,也就不可能有這件事物的概念。既然這個念頭都不存在,又怎麼談得上愛和恨呢?所以愛與恨是必須建立在有緣有故這個前提之下的,又比如,我們愛一個人、恨一個人,那麼首先我們得見到過他,或者看到過他一眼,或者他的形象、或者他的態度、或者他的品行,對我們有所感受,我們才會產生出分別的心,稱為和合之因,從而結愛或恨的這種果。因此,只有有緣有故,才有愛與恨。無緣無故,其念無存,自然也就沒有愛與恨了。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二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二)

 

是非由或自論,凡事之非,莫可于執,著之抗言之鬥,自度非業加盛,終至入患,由是之道故面是非切勿掛懷。

 

所有是非之本體都是不可執著的,它只能給人們帶來壞處,只會給人們來不幸和災難,因此,在我們面臨是非的時候切不可執著它。是非出現以後,讓別人自己去理論,他高興怎麼說,就怎麼說。不然的話,一糾纏在是非裡,就會造成爭辯,就要爭辯誰真誰假,誰正誰負,也就要造成互相之間言語上的爭鬥。而且,往往互相都不服輸,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那麼到最後,耗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,誰是誰非仍然扯不清楚,事態愈演愈烈,相互間的感情也就愈來愈壞,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愈來愈複雜,乃至於引起禍患,更嚴重者甚至於出現殘殺、死亡等等災難。所以,我們明白了是非是不可執著的這個道理以後,在遇到是非時,就不要掛在心中,這樣久而久之,是非自然會慢慢消失,因為其本體屬無常性,所以說面臨是非不掛於心,既有益於自己,又有益於他人。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一)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三世多杰羌佛說《世法哲言》(一)

 

必識己方立人,何以故也?己之諸癖自難于解,如瞻己背終弗所見,為外人頗觀,己藏己過乃人之常性,過甚則或離而不願同謀,識已得之其弗覺,愧而求知,格得其德,方可立人,人皆敬之而助也。

 

必須認識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一個人,這是什麼道理呢?為什麼我們首先要認識自己才能真正成為一個人呢?雖然我們現在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人,但有的人做的很多事情連動物都不如,有的人的本質可以說根本不是一個人的本質。因為有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,所以只有認識自己,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。自己的錯誤、缺點,往往自己看不見,就是看見了也會自己原諒自己,自己難於理解自己,因為人有個我執性在裡面,就正如想看自己的背,不管你用盡一切辦法,你的頭也伸不過去看見你自已的背,而別人則往往很容易把你的背看得清清楚楚,對錯誤、缺點同樣是如此,自己往往不容身發現,而局外人經常都會從各個方面暗暗地看到你的很多錯誤、缺點,加上為了討得別人的喜歡,自己只得把自己的過失藏起來,以其遮蓋,這就是人的常性。但是有的人做得很露骨,非常強硬、猛烈,因此稱為過甚,長此以往,別人就不願意和你在一起同謀共事,就覺得你這個人太自私、太不好了。如果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,認識到自己的錯誤、缺點,以慚愧心去求得知識,那麼,自己的格調自然就進入道德規範,這個時候就可以真正成為一個人了,人們看到你的行為境界以後,自然就很尊重你,個個都敬你而且願意幫助你,因此,識己才能立人,立人才能得到幫助,一切世事才能圓滿。

文章標籤

一念之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